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忆旧杂谈】老朋友--许思言 快看点

来源:老京昆忆旧 发布时间:2023-03-31 03:12:03 分享至: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FOCUS ON US剧作家--许思言Dramatist -- xu siyan

剧作家-许思言

著名京剧编剧家许思言,原名铁生,因私淑著名表演艺术家言菊朋,取艺名思言。1918年2月17日生于温州,自幼学习京剧,十四岁即登台演出。曾从王清尘、林颦卿问艺,攻研谭、余、杨及麒派,颇有心得,有戏数十出,青年时即为温州名票。温州解放时,他自编自导《九件衣》,并兼演六个配角。后专业编剧,从师戏曲名家郑剑西、苏雪安。1955年起,任上海京剧院编剧。在与艺术大师周信芳合作十多年中,更直接受其教导和影响。他历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和上海分会理事;第四届全国文代会、剧代会代表;第二、三次上海文代会代表。晚年还受聘为上海和温州十多家业余京剧团体的名誉会(社)长、顾问。1987年11月10日因患肺癌病逝于上海。

许思言先生精通文史、音韵,兼擅昆曲,博学多才。他创作态度严谨,重视编剧手法,巧于构思。三十多年来他共创作、改编、移植、整理大小剧本四十多出,如《闯王进京》、《东郭先生》、《取西川》、《赚华州》、《白发丹心》、《石桥惊驾》;现代剧《杨立贝》、《红松店》、《老支书》、《桥隆飙》、《南方雏鹰》等。他编写历史剧忠于历史史实。《海瑞上疏》是许先生的代表作,该剧人物性格鲜明,倾注了剧作家的战斗精神。晚年力作《汉武哭宫》更有思想深度,注重人物内心的刻划,是他历时六年,数易其稿的呕心沥血之作。连台本戏《七侠五义》是他又一成功的作品。该剧头本在上海首演就连满半年,为普及京剧,弘扬海派艺术,起了积极作用。


(资料图片)

节目单

头、二、三本

《七侠五义》

许先生为人耿直、热心,工作认真负责,对京剧事业赤胆忠心。早在1950年就自办“思言京剧讲座”,免费教授京剧。十年浩劫被监督劳动时,偷写了《右边同形字音义辩析》、《念准人辰辙抵腭穿鼻简易法》两本小册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更将全部精力用在振兴京剧上,除了继续编写剧本外,撰写了大量有关振兴京剧的文章,在北京、上海等地各报刊上发表。1979年倡导上演《四郎探母》等有争议的戏,引起争鸣,对活跃戏曲评论,解放思想,开拓剧目有着重大影响。《要敢于向旧的习惯势力作无情冲刺》、《与青年演员谈怎样学习麒派艺术》、《论京剧剧目中的历史剧》等文,在对京剧体制改革、抢救艺术遗产、开拓剧目、培养青年等方面,有着不少鞭辟入里的独到见解。《继承流派与“争夺袈裟”》一文,则尖锐地批评了京剧界存在的相互嫉妒、争名要利等不正之风,大声疾呼京剧界人士要以事业为重,加强团,加强队伍的建设许先生还以极大的热情,关心爱护青年演员,既教他们学戏,又教他们做人。他还以很大精力热心扶持业余京剧组织开展活动,曾跑避全市文化宫、馆、俱乐部和一些大学校园,传艺授课,无偿编写了《京剧老生流派》、《编剧十讲》等讲义。许先生还经常提携业余作者,亲自校改文章、书稿,作序介绍。

1986年冬,许老已患病,仍力疾赴京,参加中国剧协召开的振兴京剧系列座谈会。1987年夏秋之间,他病渐沉重,仍然十分清醒地关注京剧界的问题,不断向前往探视的同事和朋友了解情况。当他听到上海有六名青年演员进入全国京剧电视大选赛决赛的消息时,高兴地在床上用若断若续的声音低吟《伐东吴》的唱段,讲述靠把老生的演法。直到弥留之际,最后说的还是京剧。

许思言同志是剧作家,又是京剧艺术忠诚的儿子,是振兴京剧大军中一名挥戈猛进的战士。他奋斗的一生,是为京剧事业鞠躬尽瘁的一生,在京剧史上写了光辉的一笔。

黄浦区文化馆“京昆之友社”

举行许思言追思会

京剧视频--七侠五义 扫码关注我们 qiusisuoln-20150707 微博:@秋思听戏 每周一--周六晚8:30 哔哩哔哩直播【秋思听戏】 老京昆忆旧 广而告之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数码摄录像设备并未普及,大多票友演出都是记录在传统录音带或者VHS录像带上,因年代久远很多录音、录像带都出现了带基黏连、磁粉脱落、发霉等现象,我们在对老录音、录像的音视频采集过程中也深深感到有些遗憾。鉴于此,我们愿意免费为戏迷票友们服务,将一些年代久远的老录音、录像进行数字化处理,以便保存的更久远,又鉴于时间和精力有限,暂时只接受戏迷票友们的演出录音带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VHS录像带以及标清、高清DV带的转制要求,其它暂不接受,敬请谅解。有需要的戏迷朋友可直接联系上面和二维码、邮箱(suoln@126.com)或者在文章下面留下联系方式,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

点击“阅读原文”看更多视频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2 华南礼仪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025786号-52   联系邮箱: 954 29 18 82 @qq.com